界面新闻记者 |
险企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陆续出炉!
截住8月11日,共有前海财险、安华农险、华安财险、亚太财险、华汇人寿5家险企风险综合评级被评定为C,也就是风险综合评级未能过关。其中华汇人寿已连续13个季度为C,安华农险、华安财险等也已持续多个季度未达标,亚太财险为今年一季度新增不达标公司。
对于这五家评级为C的保险公司而言,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业务开展上,会面临诸多限制,以互联网保险业务为例,根据监管规定,评级为C的财险公司将无法展业。
有险企资深从业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说,偿付能力不达标首先影响的是市场信誉,这会导致投保人信心动摇,合作伙伴重新评估合作风险,形成业务发展的恶性循环。
风险管控存在漏洞
风险综合评级作为衡量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综合风险的关键指标,涵盖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因素,全面反映了保险公司的整体风险状况。
该评级分为A、B、C、D四个级别,监管部门要求保险公司需达到B类及以上,以确保其具备稳健的风险抵御能力,处于C、D级别的险企则被视为不达标,意味着其整体风险管控存在明显漏洞。
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对界面新闻记者说,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要达标,需要同时满足三项要求,即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和风险综合评级在B级以上,任何一项不达标,即为偿付能力不达标。
翻阅五家险企的偿付能力报告,公司治理问题成为反复出现的“通病”。安华农险在报告中称,其评级不达标“主要原因为公司治理方面存在风险”。类似地,华安财险也承认在声誉风险、操作风险等治理相关领域存在问题。
安华农险的董事长职位空缺多年,总经理人选也迟迟未定,高管层的长期“真空”导致决策机制失灵。华安财险的董事长职位更是空缺六年之久,其管理层如走马灯般更换。
根据公开信息,华安财险曾因数据不真实、未按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等问题被监管部门处以百万元级罚款,相关责任人也受到处罚。
前海财险作为“宝能系”险企,长期处于波动状态。从股权结构来看,其目前57.9%的股权处于冻结状态。在人事方面,自今年年初便发生了诸多变动。而在经营层面,前海财险更是面临严峻挑战,公司已多年亏损。
一位资深保险行业分析师对界面新闻记者指出:“前海财险的持续性亏损消耗了公司的实际资本,使得偿付能力充足率逼近监管红线。而且,股权的不稳定以及频繁的人事变动,对公司的战略规划和业务开展都产生了负面影响,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风险。”
华汇人寿则陷入另一种治理困局。自2013年起暂停信息披露的这家寿险公司,目前仅有一款团体定期寿险在售且无法形成团体保障计划,业务基本停滞。该公司在偿付能力报告中解释:“因公司治理相关问题整改工作尚未完成”,导致风险评级持续为C。
亚太财险在2024年第四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从B级下滑至C级,主要受股东股权和公司治理问题影响。“泛海系”陷入债务风波后,其旗下武汉中央商务区所持51%亚太财险股权遭冻结,另一大股东重庆三峡果业集团有限公司也出现债务纠纷。
面临一系列限制
当风险综合评级亮起“红灯”,一系列连锁反应随之而来。根据规定,评级为C的险企将面临业务限制、高管薪酬管制等措施。
上述险企资深从业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说,除业务限制外,偿付能力不达标还将带来融资成本上升、人才流失加剧等隐形成本,评级下调意味着发债的成本也随之升高。
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对界面新闻记者说,风险综合评级为C,表明保险公司在偿付能力、公司治理或操作风险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可能会影响公司市场声誉与客户信任度,进而引发业务拓展受阻、合作渠道收紧等连锁反应,整体经营压力显著增大。
杨泽云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根据偿付能力监管规则,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首先面临着监管机构的一系列监管处罚措施,如监管约谈,限制董监高人员的薪酬水平,限制股东分红,停止部分或全部新业务,甚至公司有关管理人员被调整等措施。
“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不达标,其声誉遭受负面影响,进而客户担心其赔付能力下降,使得公司不仅面临新业务开展困难,甚至原有业务也会面临退保,使得保险公司退保率上升。”杨泽云说。
面对评级压力,多家险企已开始采取应对措施。
华安财险在偿付能力报告中指出,2024年以来,公司成立了扭亏增盈、风险化解工作组,审慎开展资金运用,有序整改监管问题、逐条化解存量风险等一系列管理举措并取得了成效,有效遏制了经营下滑的趋势。
针对风险综合评级的结果,华汇人寿将采取改进措施,例如,根据公司关键内部控制点及年度的关键风险指标加强对各项子类风险的监测,及时评估和报告。
在中航证券非银金融行业分析师薄晓旭看来,保险公司可通过内部治理、风险管理、业务结构调整等内生性措施来提升偿付能力。同时,监管政策的支持也为保险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如《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过渡期延长至2025年底。
杨帆对界面新闻记者说,面对这种情况,公司需采取“开源节流”的紧急措施:一方面,积极寻求股东增资、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外部资本补充;另一方面,优化业务结构,严格控制高资本消耗业务,加强风险管理,降低投资风险,提升盈利能力,从根本上改善风险管理和业务质量,才能实现偿付能力的实质性、可持续提升。
发表评论